来源:新材料在线|
发表时间:2022-03-15
点击:2942
3月14日,悦湖新材科技中心举办《新材料产业导论暨发展建议》专题学习讲座。第一期培训邀请成都新材料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全,围绕“新材料概述”和“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开展培训,结合武侯区新材料产业布局,重点就电子陶瓷、先进高分子材料、生物医学及前沿材料等最新发展趋势和技术等内容进行阐述。
此次培训既是新材料发展趋势和技术的解读会,又是提升全员专业知识能力的培训会,有助于进一步认清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增强抓实新材料产业的共识,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凝聚起抓产业、促发展的强大力量。
2021年12月,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后,武侯区深入开展建圈强链行动,布局“6圈12链”,悦湖将在新型材料、数字经济等2条重点产业链发力,创新药、智能制造实现协同发展。立足“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投基金+领军人才”的要求,目前已明确新材料产业链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从科学谋划产业布局,紧盯链主引优育强,拓展高效产业空间,集聚产业链要素资源。
01
抢抓机遇
抢抓国家加快培育以新材料为代表的产业体系新支柱机遇,以新型材料科技成果转化为动力,培育武侯区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增长极,助力成渝地区建成先进材料世界级产业集群。
02
建设目标
2022年,新型材料产值突破30亿元,悦湖新材料公共服务中心基本建成,加快建设国家级、省级科研创新平台,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到2025年,以新型材料为先导的全产业链产值达300亿元,悦湖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基本建成,新材料产业的创新创智生态圈初见雏形。
03
主要做法
1、坚持引育并举,提升发展新能级。加强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及北交所等专业第三方渠道的合作,着力吸附新型材料龙头企业集聚。紧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军民融合项目,力争带动铂力特、鑫精合等企业落地。充分依托安信睿等核心企业落地后的带动效应,打造一批 “专精特新”企业。
2、强化创新赋能,培育发展新动能。侧重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四川大学、航天科工集团、重庆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各类创新主体设立创新平台,全力推进与四川大学合作建设先进材料重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悦湖新材料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悦湖场景汇”品牌,有力推动就地实现转化。
3、集聚要素资源,打造发展新环境。围绕悦湖基地、机投工业谷与工业园等核心区域,开展精准拆迁、精准供地。紧抓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推进精密仪器产业园、硬科技创新中心等标准厂房项目的开工建设。推出成渝双城经济圈新材料产业协同发展论坛、悦湖科技城产业峰会、电子陶瓷科技成果转化论坛暨产品供需对接会,打造悦湖新材料转化中心品牌。
4、深化区域合作,形成发展新协同。积极融入全市新材料产业布局,加强与天府新区半导体材料产业功能区、淮州新城等功能区合作,建立要素资源共享机制。加强与甘眉工业园南区、重庆青凤工业园等区域产业双向协同。
[声明]本文版权归本网站所有,转载请联系本网客服微信号:suxueer0823。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承担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内容仅读者学习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本网尊重知识产权,因整理资料所需,本文中引用部分公开第三方的数据、图片等内容,其所属的知识产权归属原作者,且凡引用的内容均在文中标注了原文出处、原作者。若版权所有者认为本文涉嫌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方(联系方式:0755-86060912)及时处理。
本网力求数据严谨准确,但因受时间及人力限制,文中内容难免有所纰漏。如有重大失误失实,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