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有材APP下载

新材料在线APP下载

寻材问料下载

开通会员

精彩推荐

会员享研报折扣价、看项目BP、约投资人、每日在通讯录加更多好友等特权

开通会员 查看会员特权

登录/注册

热门媒体号

热门企业号

创业37年,“2000元钱、一只缸”起家的企业如何成长为千亿集团?

来源:新材料在线|

发表时间:2023-12-04

点击:2153


在杭州的钱塘江边上,屹立着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传化。



30多年前,它还是一家生产液体皂的小作坊,如今已经是营收1450亿、员工15000人的产业集团,业务横跨一二三产业,涉及化学化工、科创平台、智慧物流、科技农业等板块。


屹立潮头,奔涌向前。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变局下,这一巨擘下一步棋局又将如何谋划?


01

小作坊发家 横跨更广领域

英雄不问出处,千亿巨头的故事,源于一家并不起眼的小作坊。


1986年底,杭州萧山第一家注册为“私营”的企业成立了。


创始人借来了2000元启动资金,又借来一口大铁锅和一只缸,就这样,这家私营企业热火朝天搞起了“液体皂”的生产。


很快,这一特别的“液体皂”产品获得了巨大的反响,一缸一缸迅速销售一空。


这家作坊便是传化的前身。眼看着“液体皂”生意日益火爆,创始人并未就此坐享其成,转而开始研发其他的产品。1990年,经过上千次实验的新配方产品“901”特效去油灵被研发了出来,该产品的推出更是填补了行业空白,连获国家省市级11项大奖。


正是在那时,尝到甜头的团队,将“创新”正式刻入了传化集团的基因中,开启了科技创新之路。很快,产品线开始延伸到净洗剂、磺酸钠等领域。


“传化集团的业务布局逻辑在于坚持国家倡导的,社会需要的,传化能做的。” 传化集团战略部总经理余国平在接受新材料在线®专访时表示。“我们发现,国家的强大需要强大的化工行业作为支撑,比如功能化学品如果被国外掣肘,产业链会很难受,传化化学一直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为行业提高竞争力。”余国平说道。



上世纪90年代,江浙地区的纺织服装业正步入繁荣时期。深度挖掘纺织服装行业的需求,传化发现,纺织印染助剂是在织物印花和染色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印花和染色效果的重要助剂。为此,传化集中攻关印染助剂,推出前处理系列、染色系列、后整理系列、增白剂系列等系列产品。为纺织行业关键材料增添了国产化的力量。


比如在化纤行业,加工速度和加工质量离不开一种关键材料——化纤油剂,其中前纺油剂被德国、日本两家企业所垄断。传化科研团队耗费8年时间攻关突破关键技术,为客户降低了30%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让中国每年3000万吨的长丝可以用传化的前纺油剂稳定运行在200km/小时。


经过多年耕耘,传化成功拿下纺织行业关键化学品的高地,一举成为印染助剂行业龙头。


“通过竹林式相关多元化布局,从一个产品进入一个行业,再把这个行业里面相关的功能化学品做齐、做全、做深,如此一来在技术、供应链、制造、营销等多方面都具有最佳的规模效应。”余国平对新材料在线®表示。


扛起对行业的责任,锚定“社会需求的”与“传化能做的”这一前提,如今传化化学的业务范围已经横跨纺织、化纤、塑料、造纸、建筑、日用化学品、合成橡胶等诸多应用领域。


02

多元化布局 缔造千亿巨头


坚持“国家倡导的,社会需要的,传化能做的”这一理念,传化集团打开更大的格局,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迈进。


2005年底,基于上下游供应链的关系,传化集团成为新安股份的第一大股东,一脚跨入化工材料领域。


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的新安股份,在中国磷、硅行业具有重要地位。新安股份在作物保护领域,形成了“中间体-原药-制剂”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涵盖种子种苗、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作物营养等完整的作物保护体系,为保障粮食安全、助力增产增收提供植保综合解决方案。

在硅基新材料方面,新安股份拥有从上游硅矿开采冶炼、有机硅单体合成、下游产品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产品应用覆盖电力通信、轨道交通与汽车、医疗健康、消费电子等领域。


基于新安股份首创的“氯、硅、磷”三元素循环利用技术,传化集团还搭上新能源的东风,朝着光伏原材料、锂电池的电解质材料等新能源行业上游原料供应的方向迈进。


多元化的布局,也为传化集团打造了更多的增长极。2022年年报显示,新安股份营收达到218亿元。


传化集团的多元化布局之路,也源于于自身的业务需求延伸。


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化学储运是十分关键的一环。1997年,传化成立“杭州传化储运有限公司”,开始在物流领域的探索。单一的物流无法满足传化的设想,传化创新地提出“公路港”的概念。经过多年发展,从单个的“物流园模式”发展成了融合线上、线下网络的货运平台。


如今传化集团的公路港城市服务中心已在全国布局,形成全方位的地面物流服务网。


目前,在物流板块,传化集团形成了智联智能物流平台,服务范围包括智能公路港、物流、智能信息等服务。年平台营业额超过960亿元。


基于传化能做的,传化集团进一步延伸出“传化科技城”和“传化农业”两大板块。


聚焦生命科学产业,“传化科技城”围绕生物技术创新链及医疗器械产业链,打造人才汇聚、技术汇聚、资本汇聚的国际科创社区,服务科学家创业创新,服务科创企业快速成长,创建形成科创型未来社区及“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共同富裕示范单元。


“传化农业”则致力于构建从育种育苗、高效种植、物流配送、渠道终端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持续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创新平台模式,共享传化力量。


2022年,传化集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集团总营收达到1450亿元,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53位。


面对这一成绩,余国平说,“要实实在在把企业做健康,内涵式发展走向未来。让‘传化’这两个字在各行各业中体现出更多的含金量。”


03

内涵式增长 谋定未来航向


近年来,传化集团每年都会定期举办一个年度行业盛会——传化供应链伙伴大会。宁德时代、蚂蚁集团等巨头代表如约而至,探索新形势下产业之间的团结合作路径。


“由早期的竞争导向,到如今产业板块形成后,更加注重业务之间的生态链接,其实从一定程度来说,供应链的效率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余国平说道。


早在传化成立30周年之际,传化股份更名为传化智联,这代表着传化集团以更加“开放、共享、连接”的平台思维注入到产业发展中。


正如传化在供应链伙伴大会上提出的,团结供应链上下游的伙伴,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同提高供应链协同能力,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和全球化发展;同时集中优质资源形成创新联合体,围绕关键技术攻坚克难,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共同应对新趋势带来的长期挑战。


对于未来的经济增长,传化集团提出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内涵式发展,意味着用内生力驱动发展,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质量与效益。“只有健康发展,打造出足够的竞争力,扛过寒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围绕“内涵式发展”这一理念,传化集团从四大领域全面推动。


首先是以科技为主轴,以技术领先为驱动,持续提升业务核心竞争力。坚持科技创新,传化推出了一批应用技术和产品,如稀土顺丁橡胶柔性生产、无氟抗芯吸剂、“氯磷硅”循环、精草铵膦合成等,或打破国际垄断,或突破行业瓶颈。构建技术护城河,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


“科技创新的任务越来越重,挑战越来越大,倒逼传化化学、新安化工加大研发投入,发挥平台优势,连接优质的项目和顶尖的人才。”


2022年传化集团科技投入同比增长77%,未来五年将持续保持科技投入年增长在50%以上。


二是以人才为主体,实现员工和企业同命运共发展。以经营突破和业务培育为核心,推进合伙人机制试点,释放员工激情。民营企业最大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所有的事情都是要靠人的创造性和奋斗,所以做好人才文章,做事才能水到渠成。


三是加强管理创新,加快数字化转型,构建现代企业运营体系。传化集团着手全面推进业务模式数字化、业务运营数字化和经营管理数字化,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战略重整、业务重构、组织重塑和流程再造,不断提升业务竞争力。


四是坚持资本引擎。就在今年6月,百亿传化科创基金成立,首期规模20亿元,基金重点关注并投资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五大方向。未来,通过传化科创基金的投资布局,协同推动传化产业转型升级,致力于打造成为标杆性产业投资基金,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下不再是项目为王,而要强调技术为王、品质为王、服务为王。”在今年的传化供应链大会上,传化集团传递出这样的声音。


基于平台化思维,传化集团从全局的角度解释内涵式发展,即走出去发展,融入国际大循环,让中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的中国工厂转变;另外,向高端产业链的发展,巩固中国智造大国的地位。


本文为新材料在线®独家专访,版权归属新材料在线®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13640939669(同微信)。


新材料在线®、有材®出品




《新材料企业家》将组织长三角科技创新标杆游学,将走进传化集团等知名企业,通过培训授课、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科技成果发布、供需对接、高端晚宴等形式,汇集产学研用资各界菁英的群体智慧,帮助学员链接创新资源、学习创新理念、对接创新项目、寻找未来机会。



新材料企业家科技创新标杆游学为会员制活动每期仅向非会员单位开放20个名额名额有限,报名从速。



100大潜力材料

[声明]本文版权归本网站所有,转载请联系本网客服微信号:suxueer0823。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承担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内容仅读者学习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本网尊重知识产权,因整理资料所需,本文中引用部分公开第三方的数据、图片等内容,其所属的知识产权归属原作者,且凡引用的内容均在文中标注了原文出处、原作者。若版权所有者认为本文涉嫌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方(联系方式:0755-86060912)及时处理。

本网力求数据严谨准确,但因受时间及人力限制,文中内容难免有所纰漏。如有重大失误失实,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点击咨询

客服

下载APP

公众号

让客服与您联系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让客服为您提供专属服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