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汇富纳米|
发表时间:2023-12-29
点击:2169
触变性的概念是由 Peterfi在1927年提出的,他将schalek 发现的氧化铁水凝胶摇晃变稀,静置后又恢复的性质命名为触变性。触变性是指一定温度下非牛顿流体粘度随剪切时间而变化的行为,常见的触变剂有气相二氧化硅、有机膨润土、氢化蓖麻油、聚酰胺蜡等。目前,触变剂已被广泛用来改善涂料、油漆、胶粘剂等高分子材料的流变性,有效提升材料贮存稳定性、施工性等。
气相二氧化硅颗粒表面通常含有少量的硅烷醇基团,当颗粒相互靠近时,硅烷醇上的羟基间易形成氢键作用,使得颗粒间通过弱键作用而相互连接,从而进一步形成三维网络结构,这种三维网络结构阻碍了体系中其他物质运动,从而使体系粘度上升,发生触变。气相二氧化硅是一种常用的触变剂,不仅广泛应用于反应型涂料、胶粘剂、灌封材料等体系的触变增稠,而且在防弹衣、阻尼材料等领域也得到应用和发展。
如何才能正确的反应这些材料的触变性差异呢?目前常规的测试方法有两种,分别是触变指数法和三段触变性实验,本期我们将要介绍的内容就是触变指数法。
触变指数是指低转速下所测表观粘度与高转速下表观粘度的比值。对于粘度较小的近似牛顿流体的材料,触变指数使用6r/min的粘度与60r/min 的粘度比值。触变指数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流体在结构被剪切应力破坏后,结构恢复的能力好坏,但触变指数法不能直观表述粘度随时间的可逆变化。
所以当需要直观的表述粘度随时间的可逆变化,我们就需要采用另一种方式来进行,这便是三段触变性实验,那么三段触变性实验又是如何来反应这个时间的可逆变化呢?我们下回再讲。
[声明]本文由新材料在线平台入驻企业/个人提供,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网站及新材料在线立场,本站不对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等负责,尤其不对文中产品有关功能性、效果等提供担保。本站提醒读者,文章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