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有材APP下载

新材料在线APP下载

寻材问料下载

开通会员

精彩推荐

会员享研报折扣价、看项目BP、约投资人、每日在通讯录加更多好友等特权

开通会员 查看会员特权

登录/注册

热门媒体号

热门企业号

FCSE | 前沿研究:尺寸可控的单分散氮掺杂纳米碳球及高倍率超级电容器应用

来源:科学网|

发表时间:2024-01-09

点击:2890

文章来源: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论文标题:Size-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monodispersed 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spheres from polydopamine for high-rate supercapacitors(尺寸可控的单分散氮掺杂纳米碳球及高倍率超级电容器应用)


期刊: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作者:Ning Zhang, Fu-Cheng Gao, Hong Liu, Feng-Yun Wang, Ru-Liang Zhang, Qing Yu, Lei Liu


发表时间:15 Nov 2023


DOI:10.1007/s11705-023-2326-8


微信链接:点击此处阅读微信文章


阅读原文请点击“Size-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monodispersed 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spheres from polydopamine for high-rate supercapacitors”



背景及意义


从根本上讲,超级电容器的研究就是高性能电极材料开发。具有小尺寸和合适孔结构的杂原子掺杂碳球材料能够缩短孔道内的离子扩散距离,从而有效增强电容和倍率性能。纳米碳球材料的制备核心是结构控制和高效制备,难点集中在纳米尺度下的结构调控。本工作采用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尺寸可调的氮掺杂纳米碳球材料。以F127做结构导向剂来调控纳米碳球的尺寸,实现粒径在100-230 nm范围内可调,并进一步揭示了纳米碳球材料的结构与电容性能之间的关系,为设计制备高性能的单分散碳球电极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内容及主要结论


以六亚甲基四胺为pH缓冲剂,表面活性剂F127为结构导向剂制备聚多巴胺纳米球,经碳化得到一系列单分散的氮杂纳米碳球材料(NMCSs-x-y,图1)。对纳米碳球的结构进行了系列表征,并研究了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主要结论如下:


图1 NMCSs的合成过程示意图


(1)结构导向剂F127对聚多巴胺纳米球的形成和尺寸调控至关重要。F127可以改变复合胶束的表面张力,促进均匀球形纳米粒子的生成。在较高F127浓度下可得到较小的多巴胺/F127复合胶束,从而形成小尺寸的PDA球体。


(2)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碳球的尺寸逐渐减小。当碳化温度为800℃时,碳球仍能保持均一的形貌,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XPS测试结果显示,纳米碳球材料中丰富的氮、氧官能团可以改变碳材料的极性和电子分布,从而有利于离子的扩散,增强电解质和电极之间的润湿性,提高电容性能。


(3)在三电极体系中,当电流密度为0.5 A•g-1时,样品的比电容为265 F•g-1。以纳米碳球为电极的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如图2所示。NMCSs-15-700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得益于其丰富的微孔-介孔结构,掺杂的杂原子以及小尺寸的碳球结构。


图2 (a) 以NMCSs-x-y 为电极的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b) 器件在不同扫描速率下的循环伏安曲线;(c) 器件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恒流充放电曲线;(d) 器件的循环稳定性;(e) 对称超级电容器的Ragone图。(f) 三个串联的对称电容器为LEDs 供电。


亮点


本工作受多巴胺可以在弱碱性条件下聚合的启发,采用六亚甲基四胺作为pH缓冲剂,F127作为结构导向和尺寸调控剂,通过多巴胺的聚合制备得到单分散的氮掺杂多孔纳米碳球材料。六次甲基四胺可以缓慢地释放NH3,从而引发多巴胺的聚合过程。由于材料的氮掺杂和小尺寸(100-120 nm),纳米碳球电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82%,1-20 A•g-1)。


相关成果以“Size-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monodispersed 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spheres from polydopamine for high-rate supercapacitors”为题,发表在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上(DOI: 10.1007/s11705-023-2326-8)。


作者及团队介绍

张宁(第一作者),山东科技大学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方向为多孔碳球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刘蕾(通讯作者),山东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多孔碳电极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功能集成,并开发其在催化、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应用。在Chem. Eng. J. Chem. Commun., J. Mater. Chem. A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


100大潜力材料

[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准确性等负责,尤其不对文中产品有关功能性、效果等提供担保。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提醒读者,文章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点击咨询

客服

下载APP

公众号

让客服与您联系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让客服为您提供专属服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