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有材APP下载

新材料在线APP下载

寻材问料下载

开通会员

精彩推荐

会员享研报折扣价、看项目BP、约投资人、每日在通讯录加更多好友等特权

开通会员 查看会员特权

登录/注册

热门媒体号

热门企业号

非彩色色系变化:白色仍为主流,黑色日趋流行

来源:新材料在线|

发表时间:2024-01-18

点击:3328

  • 传统标准汽车色彩正在发生变化
  • 白色、黑色、灰色和银色仍领衔非商用轻型汽车车身色彩
  • 彩色色系市场份额保持稳定


巴斯夫在去年秋季发布的《汽车色彩趋势报告》中指出,传统汽车色彩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这一趋势在《2023年巴斯夫汽车原厂漆色彩报告》中得到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基础汽车色彩,非彩色色系正在经历重大变革:白色仍是轻型乘用车最受欢迎的车身颜色,但市场份额已明显下降。黑色抢占白色市场份额,变得日趋流行。


根据报告,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偏好也不尽相同。例如,在北美地区,相比深灰色,人们越来越喜欢浅银色,而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人们则倾向于深色系。这种地区差异为进一步探究不断变化的色彩格局提供了动力。


与此同时,包括蓝色、红色、棕色和米色等在内的彩色色系继续保持稳定,其总市场份额为19%,没有显著变化,依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亚太地区彩色色系份额增加,效果呈现越来越丰富


与2022年相比,彩色色系在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略有上升,大部分汽车新色调仍来自彩色色系。绿色等自然色的市场份额同样有所增加。浅灰色和银色等浅色也越来越受欢迎。


从某些角度来看,亚太地区色彩更加多样化的原因在于更多的汽车类型。新能源汽车更倾向采用鲜明的色调,尤其是绿色和紫色色调。


亚太地区汽车色彩首席设计师松原千春表示:“各种新车陆续上路,车身色彩自然也更加鲜艳。而亚洲新兴汽车制造商不断推出新车,他们对色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希望在全新设计中采用一些大胆、富有创意且年轻消费者也非常喜欢的色彩。”


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色彩偏好多元开放:非彩色色系大行其道,彩色色系各领风骚


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白色、黑色、灰色和银色等非彩色色系的市场份额增加了2%。其中,相比白色和银色等浅色系,汽车消费者现在更偏向黑色和灰色等深色系。与入门级和中等价位的汽车相比,高端汽车则拥有更多的色彩效果选择,呈现出了更多的色彩创造性和可能性。


在欧洲地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喜爱的车身色彩。德国钟爱蓝色(11%),西班牙和英国偏爱红色和橙色(约9%),法国崇尚绿色(6%),而意大利则对各种颜色都充满兴趣。在所有五个国家中,意大利汽车采用彩色色系的比例最高,为30%。


巴斯夫全球汽车色彩首席设计师Mark Gutjahr表示:“虽然非彩色色系仍然是最流行的色彩,但该地区每个国家似乎都有各自更喜欢的彩色色调。无论是从欧洲、中东和非洲整个地区来看,还是从每个国家来看,色彩偏好都各不相同。我们的汽车客户为汽车经销商留下了充足的个性化和创意空间,消费者正从中获利。”


浅色非彩色色系和效果颜料正被越来越多应用在北美地区


与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一样,北美地区的非彩色色系——白色、黑色、银色和灰色——也增长了2%。在汽车制造商取消了几种灰色色调后,消费者转而开始青睐银色等浅色色调。


2023年,与其他地区相比,北美地区的红色汽车比例是最高的。不过,蓝色仍是北美最受欢迎的车身色彩。


巴斯夫北美地区汽车彩设计师Elizabeth M. Hoffmann表示:“我们正在经历与其他地区相同的变化。传统的标准色系已不再适用。浅色调越来越受欢迎,银色正从灰色中抢占更多市场份额。为了增加色彩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越来越多的色彩都增加了不同的色彩效果。”


南美地区仍然是非彩色色系色彩占比最大的地区


南美地区历来对彩色持保守态度,2023年该地区的非彩色色系色彩仍占据很大的比例。在南美地区的新车中,共有86%的车身为白色、黑色、银色或灰色,在所有地区中位列第一。其中,银色的比例最高。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为了突显非彩色色系的颜色,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开始为这些颜色增加各种效果。与2022年相比,所有交付的汽车尺寸都增加了效果颜料的使用。


巴斯夫南美地区汽车彩设计总监Marcos Fernandes表示:“色彩不再只是色彩本身,而更是一种体验。无论是珠光、金属颗粒还是其他效果颜料,都能让车身色彩别具一格。它带来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这种结合效果的色彩表现方法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


巴斯夫涂料部根据全球汽车生产和乘用车涂料应用的现有信息,发布了《2023年巴斯夫汽车原厂漆色彩报告》,对汽车色彩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


封面来源于图虫创意


100大潜力材料

[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准确性等负责,尤其不对文中产品有关功能性、效果等提供担保。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提醒读者,文章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点击咨询

客服

下载APP

公众号

让客服与您联系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让客服为您提供专属服务

关闭